绿电供应链

赛尔电气

专访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赵贺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21-03-08 | 129 次浏览 | 分享到:

  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立夏次日,记者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见到了赵教授,乍眼一看很难相信这位笑容里溢满阳光的银发老人已是85岁高龄。和善的目光透过金丝边框眼镜望向记者,使人恍惚间觉得赵教授脸上的皱纹不像因岁月走过,而是笑容太多。

  赵教授出生于1930年的北京,1948年从国立北平高级工业学校电机专业毕业后便投身于电力行业,1978年开始与电能质量结下了不解之缘,见证了电能质量行业的崛起。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赵贺

  治不愈的“职业病”

  活到老,学到老,奋斗到老,这也许是他们那个时代的人特有的精神标签,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有这种“职业病”蔓延。

  当记者提及赵教授算是目前仍坚守在电能质量行业年纪最长的专家时,赵教授呵呵笑了起来,说道:“我不算是年纪最大的,原来我们这儿的总工,之前他们九十多岁还在电科院,像王冰洋教授九十多岁了,到去世之前一直在总工顾问这个岗位上。”被问到他们这一代是否对工作特别有热情的时候,赵教授把这种为电力行业坚持到老的情结称为“职业病”,“只是因为已经习惯了工作,有什么问题愿意参与,尤其是跟自己工作有关的,这也是兴趣使然。比如在杂志上看到关于台湾第三核电厂事故处理的一篇文章,经过分析之后觉得里面有不妥之处,就想着给它改正过来,后来他们那边也专门派人过来向我咨询意见。”

  活到老,学到老,奋斗到老,这也许是他们那个年代特有的精神标签,年轻一代需要被这种“职业病”所传染。

  赵教授说现在的工作主要是接受其他单位的一些返聘(电科院到70岁就不再返聘),进行一些研究,第一是把过去自己做过的东西逐渐完善,第二就是做一些发明,申请专利等,再有就是帮着别的单位跟电科院做一些项目把关和技术顾问。

  “现在年年一直在写论文,最近几年写的是与电能质量相关的内容,但不是正面的,都是一些带有批判性质的技术文章,把别人做错的地方指出来,希望可以从侧面给行业做一些贡献。例如去年年末发表过一篇批判瞬时无功理论的文章--《评“瞬时无功理论”和方法》,瞬时无功理论本身是错误的,不仅在设备上造成重大危害,在理论上也使不少人陷入歧途,而且目前仍在发展,瞬时无功理论被更多学者使用,而其错误也每下愈况。例如有人竟从瞬时无功理论推出“无功守恒”结论,并且把瞬时电压电流当作矢量处理。这样的研究和发展使现在的三相电量的控制系统不论是否对称,都变到正交坐标去“解耦”。其实正确的电工理论,尤其是交流电路决不会只能用于三相。首先对单相就应适合。用一些变换,把瞬时量和平均值搞混,对事实并无益处。还有人用复杂电路去消除负序分量,其实负序分量是正交变换而不正交引入的病态。若去掉正交变换,回到傅立叶方法,这个病态就不存在了。概括说来,瞬时无功法是在傅里叶方法中加入

  一段正交(Clarke)变换,这是对正交变换的滥用。没有它,各相电流经傅里叶方法提取谐波,并没有任何问题,也不会塞进负序电流。谐波检测必须回到傅里叶方法去。对称与否,单相或三相,傅里叶方法都是胜任的,而且可能逐渐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