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电供应链

赛尔电气

[专家点评]适应结构调整 发展节能减排的冶金自动化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21-03-08 | 203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国的钢铁行业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2010年中国钢产量近6.3亿吨,占全球产量的44.3%,以绝对优势稳居世界第一产钢大国地位。同时,按照中国正在进行的工业化、城市化,“以钢为纲”将使钢铁行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继续成为推动国家和地方GDP增长的最主要行业之一。

  但是我国钢铁工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钢铁产量屡创新高,而另一方面一些像汽车用钢,电工硅钢片,大型桥梁结构钢等一些高端产品却一直依赖进口,这些年来,我们引进了世界第一流的钢铁生产装备,但还只能制造二、三流的产品。当前钢铁工业必须进行结构调整,由追求产能向扩大品种、提高产品质量转变,这也是当前国家关于钢铁行业发展政策的要求。

  过去的十年,钢铁行业是大规模建设阶段,用国产化设备替代进口设备是冶金设备制造业的主要任务。在钢铁大规模建设基本完成后,对大型冶金装备的需求会逐步减少,如何从技术角度配合钢铁行业的结构调整,如何借助先进的信息化、自动化技术把冶金装备用好,自动化技术和装备如何适应从基本建设向技术改造转变的需求,这是摆在冶金自动化技术装备领域的一个新课题。

  钢铁行业面临的另一个严重问题是其高耗能、高污染的特点,这在“十一五”期间已经因为节能减排目标,被“硬性”执行过减产。“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更加艰巨,对于钢铁行业的约束作用仍将存在。围绕节能减排技术,是今后钢铁行业各方面发展都不能放松的核心工作。

  为了使钢厂更有效地利用能源,新近的智能电网概念值得关注。智能电网之所以被美国提出,主要是应对各种新型能源的出现,加强电网对各种能源的接纳能力,强调对能源的综合利用。这种思路同样适用于国内很多工业企业,尤其是计划经济形成的大型企业,钢铁企业就是一个很好的应用典型。

  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当前钢铁企业对于节能减排已经采取了必要的重视,中大型的钢铁企业都考虑了对能源的回收利用,例如高炉的压差发电、转炉的余热发电、烧结机的余热发电等等。一些大型钢厂在自建电厂供电的基础上,结合这些回收能源基本就能够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如果把每一座钢厂都看作是一个微型能源网,面临的问题就同样是各种能源的综合利用。同时钢铁生产中再利用能源的发电量受钢铁生产工艺、产量、品种的影响,与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一样,也具有发电的随机性。因此,借鉴智能电网解决新能源利用的思路,在钢铁行业发展智能化能源管理,对于钢铁企业节能减排会起到很好的帮助。

  智能电网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能源和信息的互动性,实现能源利用的智能化需要庞大的信息量做支持,对信息的采集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反观智能电网建设的情况,缺乏采集一次设备信息的智能仪器仪表的现象在钢铁行业同样存在,需要设备制造企业尽快攻克对一次测量设备的研制工作。围绕信息自动化的信息通信、信息处理系统也将是钢铁行业未来需求的重点。

  节能减排为冶金自动化开拓了广阔的市场,未来冶金自动化的发展要以与节能减排相结合为基础,发展节能减排的自动化。以转炉自动化为例,过去对转炉自动化的要求更多以炼钢为目标,只用PLC控制炼钢中的工艺顺序就可以;而现在不仅要保证炼钢的合理顺序,还需要全面考虑炼钢过程的冶金物理变化,以及节能减排的除尘、余热发电等各个方面,对自动化的要求大大提高。像大型转炉除尘技术和装备在国内还不能解决,类似的空白需要在向国外引进技术的同时进行消化吸收,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客观来讲,我国冶金自动化技术装备的研究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更多的是模仿和系统集成。随着自动化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自动化技术已经充分融入进冶金生产的工艺中,现代的钢铁工业离不开自动化,而自动化技术更应该紧紧依靠钢铁工艺的发展。

  我国的工业自动化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条道路上自动化设备制造企业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适应市场需要,及时做出调整,以我国产业发展政策顺畅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