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功补偿设备的合理配置原则
笔者从目前城乡电力网无功功率损耗的基本状况可以看出,各级网络和输配电设备都要消耗一定数量的无功功率,无疑配电网所占比重最大。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无功功率的传输损耗,提高输配电设备的效率,无功补偿设备的配置应按照“分级补偿,就地平衡”的原则进行规划,合理布局。而且要满足以下几点条件:
(1)总体平衡与局部平衡相结合。
要做到城乡电力网的无功电力平衡,首先要满足整个县级电网的无功电力平衡,其次要同是满足分站(变电站)、分线(配电线路)的无功电力平衡。如果无功电源的布局(补偿容量和补偿位置)选择不合理,局部地区的无功电力不能就地平衡,就会造成一些变电站或者一些线路的无功电力偏多。电压偏高。过剩的无功电力要向外输出;或者造成一些变电站或一些线路的无功电力不足。电压下降,必然要向上索取无功电力。这样仍然会造成不同分区之间的无功电力的长输送和交换,使电网的功事损耗和电能损耗增加。因此,在规划过程中,要在总体平衡的基础上,研究各个局部的补偿方案,示得最优化的组合,才能达到最佳的补偿效果。
(2)供电部门补偿与用户补偿结合。
统计资料表明。在城乡电网中,用户消耗的无功功率约占50%,在工业性网络中,用户消耗的无功功率约占60%,其余的无功功率消耗在输配电网络中。因此。为了减少无功功率在网络中的输送,要尽可能地实现无功就地补偿、就地平衡,所以必须由供电部门和用户共同进行补偿。
过去,在有的地区,往往只强调用户进行补偿。而忽视供电网络本身的补偿:有的虽然装设了补偿设备,但是由于怕麻烦或者怕增加事故,而不投入运行,使补偿设备的利用率很低,效果很差。效果很差。有的地区则出现另一种倾向,只注重供电部门自身的无功电力建设,忽视发挥用户的作用。没有加强对用户的无功电力复写昨考核。这两种倾向,都会使电网的无功电力平衡失调。所以应当根据无功电力总需求,同时发挥供电部门和用户的两个积极性,共同搞好无功电力的建设和管理。
(3)分散补偿与集中补偿相结合,以分散为主。
无功补偿既要达到总体平衡,又要满足局部平衡;既要开展供电部门的补偿,又要进行用户的补偿。这就必然要采取分散补偿与集中补偿相结合的方式。
在农村电力网中,集中补偿,是指在变电站集中装设容量较大的电容进行补偿;分散补偿,则指在配电网络中分散的负荷区(如配电线路、配电变压器和用户的用电设备等)分散进行的无功补偿。
理论分析表明,变电站的集中补偿,主要是补偿主变压器本身的无功损耗,以及减少变电站以上输电线路传输的无功电力,从而降低供电网络的无功损耗。但它不能降低电网络的无功损耗。因为用户需要的无功损耗。因为用户需要的无功仍需要通过变电站以下的配电线路向负荷端输送。所以为了有效降低线损,必须进行分散补偿。
在城乡电力网中,由于配电网的线损占全网总损失的70%左右,因而应当以分散补偿为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降低配电网的无功线损,从而使城乡电力网的总线损降低。
(4)降损与调压相结合,以降损为主。
利用并联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达到无功电力就地平衡,养活网络中的无功损耗,以降低线损。与此同时,也可以利用电容器组的分组投切,对电压进行适当的调整,但这只是并联电容器补偿的辅助目的。在一般情况政权以降损为主,调压为辅。
对于某些枢纽性变电站或者电压水平经常偏低的变电站,有时需要装设容量较大的电容器组,以控制网络的无功潮流和改善电压水平。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达到无功电力平衡,以提高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利用并联电容器提高电压水平的幅度是有限的,一般只有3%~5%。超过这个限度,将使容量选得过大。
过去一些变电站为了提高运行电压,在站内集中装设了较大的电容器组。但当配电网的无功补偿水平提高以后,变电站的电容器应显得过多了,只得闲置不用或者进行搬迁。造成不应有的损失。这显然是不经济的。
更多详情:http://bbs.shejis.com/viewthread.php?tid=3145482&fromuid=9437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