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电供应链

赛尔电气

35kV线路雷害事故防治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21-03-10 | 70 次浏览 | 分享到:

  长期以来,雷害是输电线路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2005~2007年,北京电力公司35kV及以上架空线路共发生跳闸391次,其中雷击跳闸197次,占各类线路跳闸总数的50.38%。大兴地区35kV线路雷击跳闸共计11次。
  
  线路防雷是电网技术监督的重中之重。
  
  1 大兴地区气象特点
  
  根据北京专业气象台的数据,北京地区落雷情况(参考2001年和2003年的数据)见表1。
  
  表1  2001年和2003年北京地区落雷情况


  
  2 雷击故障类型及判据
  
  2.1 雷击故障类型
  
  对于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直击雷是线路的主要危害。直击雷有反击和绕击两种形式。雷击造成输电线路事故一般有3种情况:
  
  接地电阻超标,造成输电线路耐雷水平降低,此时雷击避雷线或塔顶,杆塔电位升高引起反击使线路跳闸;
  
  接地电阻合格,但是由于雷电流太大,超过了线路设计的耐雷水平,此时雷击避雷线或塔顶,反击使线路跳闸;
  
  雷绕击到线路,使线路跳闸。
  
  运行经验证明,雷击发生在避雷线的档距中间,且与导线发生闪络引起跳闸的情况是极罕见的,可不予考虑。
  
  2.2 雷击故障类型判据
  
  大量的计算和运行情况表明,对于110~220kV线路,绕击与反击均是危险的。
  
  若同杆三相或同杆两相同时发生雷击闪络,应分析为是反击闪络,因为绕击不可能造成多相同时闪络。若相邻杆塔非同一相同时雷击闪络,也应认为是反击闪络。
  
  水平排列的导线,若中相发生雷击闪络,则一般认为是反击闪络,因为雷电直接击中导线的概率是很小的。
  
  反击和绕击的特点见表2。
  
  表2 反击和绕击的特点比较


  
  3 接地电阻值和保护角的规定
  
  按规程规定,接地电阻应符合表3标准。
  
  表3 有避雷线的线路杆塔的工频接地电阻


  
  杆塔上避雷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一般采用20~30°,220~330kV双避雷线线路,一般采用20°左右。表3为有避雷线的线路杆塔的工频接地电阻。
  
  新建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线路,应结合线路路径坐标,进行沿线宽度为1km的雷电参数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确定线路保护角:对于全线年落雷总数1000次以上的500kV和220kV线路采用负保护角;对于全线年落雷总数为500~1000次的500kV线路采用5°以下的保护角,220kV线路采用10°以下的保护角;对于全线年落雷总数为500次以下的500kV线路采用10°以下的保护角,220kV线路采用15°以下的保护角。
  
  4 35kV雷击跳闸数据统计
  
  2004~2007年,大兴地区35kV输电线路雷击共有11次,重合出11次,重合成功率100%。由于35kV大部分无避雷线,遭受的都是直击雷或感应雷,而且由于绝缘子片数少,绝缘强度低,遭雷击后,往往出现一基多相闪络造成线路跳闸,甚至导致导线断股。
  
  表4、表5、表6分别为大兴地区雷击故障统计、绝缘子类型统计、地形统计。
  
  表4 雷击故障类型统计


  
  表5 按绝缘子类型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