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十五”电力发展回顾与总结 二、“十一五”电力发展环境和需求预测 三、“十一五”电力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四、规划布局与电力平衡 五、“十一五”重点发展任务 前言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电力设施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在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十一五”期间,首都经济社会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迫切需要一部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行业规划,指导电力工业的发展。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电力发展规划》是北京市“十一五”规划的一个专项规划,本项规划以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为基本依据,贯彻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思路,吸取国内外电力行业近年重大事故教训,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电力发展目标,确定重点建设任务,对未来五年北京电力工业的发展做出指导与部署。 本次电力规划水平年为2010年,并适当展望2020年,规划编制范围主要为北京市范围内的电源、电网以及相关受电通道。 一、“十五”电力发展回顾与总结 (一)供需特点及负荷现状 受地区资源限制及环保要求,北京市范围内不宜大量建设电厂,北京电网三分之二的电力由区域外供给,外送电比例较高,是典型的受端电网。外送电通道和联络线的建设对北京的电力供应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北京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十五”期间北京的电力需求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01-2005年期间,北京地区的全社会用电量由399.94亿千瓦时增长到570.54亿千瓦时,年平均增长率为9.3%;整点最大负荷由6994兆瓦增长到10538兆瓦,年平均增长率为10.7%。 由于空调负荷比重连年上升(已占到高峰负荷的40%以上),本市高峰负荷呈大幅增长的态势,电网峰谷差率已接近50%,高峰时段电力供应压力较大。可以预见,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需求侧管理措施,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电网峰谷差仍将继续扩大,电力平衡工作难度逐年加大。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十五”期间北京市的用电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第一产业用电量比重持续缓慢下降,用电量比重由2001年的3.3%下降到2005年的2%;第二产业用电量比重有小幅度下降,用电量比重由2001年的51.65%下降到2005年的49%;第三产业用电增长势头良好,用电量比重由2001年的28.26%上升到2005年的33.4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快速增长,用电量比重由2001年的5.90%上升到2005年的15.59%。 (二)“十五”期间主要工作成就 随着“9950”工程及“西电东送”工程的实施,北京电网的供应能力有了较大提高,较好地满足了北京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电力的需求,主要表现在: 1、电网发电装机容量有所增加 到2005年底北京市发电装机容量4556兆瓦,其中煤电装机2897兆瓦、抽水蓄能装机800兆瓦、水电装机180兆瓦、燃油装机655兆瓦、余热发电装机24兆瓦,较“九五”末新增发电装机容量500兆瓦,可供电力达到3400兆瓦左右。 2、电网供应能力和可靠性持续增强 “十五”期间,北京电网的设备规模、网架结构有了较大改善,电网供应能力进一步加强。 500千伏电网受电通道与联络线路由7回增加到12回,增加变电容量3500兆伏安,增加线路长度193公里,线路总长度达到896公里。截至2005年底,北京500千伏电网形成了包括房山-安定-顺义-昌平四个500千伏变电站在内的环网,南部主要通过500千伏大房双回线接受来自山西的东送电力、500千伏浑源安定双回线接受来自托克托的电力;北部通过500千伏沙昌双回线、万顺双回线接受来自蒙西和张家口地区的东送电力。 220千伏电网所属变电站由29座增长到40座,增加变电容量4858兆伏安,线路607.7公里,线路总长度达到2207.6公里。形成了由9座枢纽变电站组成的双环网,并深入到城市中心地区,大大提高了市区供电容量及供电可靠性。 110千伏电网所属变电站由155座增长到214座,增加变电容量7079兆伏安,线路491公里,线路总长度达到2675.8公里。110千伏电网作为高压配电主干网络,多数变电站由双方向电源供电,提高了供电可靠性。2005年,城市供电可靠率达到99.89%,农村供电可靠率达到99.67%,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9.57%。 3、应对电力突发事件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十五”期间,本市在进行电网建设改造和加强生产运行管理的同时,全面排查了北京电网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线下隐患和“三线搭挂”隐患整治工作,改善了电网运行的外部环境。同时,研究制定了电力应急处置预案并组织应急演习,进一步增强了北京电网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基本完成城镇居民一户一表的改造 “十五”期间,本市完成了城镇居民住宅配电设施改造并同步实施了186万户的一户一表改造工程,解决了居民合表用电问题,满足了居民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 专栏1:一户一表 为解决“9511”工程后居民“有电用不上”的矛盾和日益突出的频繁跳闸和配电设施长期超负荷运行,满足广大居民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保障居民住宅用电安全,北京市颁发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实施城镇居民住宅配电设施改造工程的通知》(京政办发[1998]37号),开始实施居民一户一表改造工程(即居民用电客户每一户对应一具电能计量表,直接与供电部门进行电费结算),房屋产权单位承担房屋内线改造投资,供电部门承担计量装置和接户线改造投资,市政府对部分工程投资和困难居民进行补贴。 5、城乡电网协调发展,实现“两改一同价” “十五”期间,北京郊区电网投资比例进一步加大,共投资45.8亿元分三期实施了农网改造。新增35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1947兆伏安、线路630公里;新增10千伏配电容量3228兆伏安,线路3103公里;完成3987个行政村的低压电网改造,对140万户农村居民实施了一户一表改造。农网改造工程的实施初步改善了郊区电力设施建设滞后的状况,提高了农网供电可靠性,改善了供电质量,促进了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2001年,本市实施了农电体制改革,10个远郊区(县)供电公司的全部资产无偿划转华北电力集团公司(现华北电网有限公司),266个乡(镇)电管站全部改为乡(镇)供电所并纳入北京电力公司统一运行维护管理。农网改造与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实现了“两改一同价”。 (三)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北京电网供电能力虽有明显增加,但与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相比,其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仍相对滞后,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电网结构薄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500千伏变电站布点少,变电容量不足,变压器负载率较高;城区电网薄弱,变电站分布不均衡,布局与城市规划不协调,局部地区线路输电能力不足;城区电网设备老化现象较为严重;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投资主体不明确,建设滞后。另外,外送电比重较高的受端电网特性,使区内电力供应过度依赖于外部资源状况,供应的主动性、安全性受到一定的挑战。 电能综合利用率不高,存在浪费现象。目前,本市电能使用效率偏低,2005年万元GDP电耗为837千瓦时,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也高于国内部分城市。另外,存在不合理用电及浪费现象。 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执法力度不足。电网外部运行环境复杂,线下隐患、树线矛盾、电力设施被盗、外力施工破坏等都对电网安全运行造成直接威胁。而目前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电力行政执法力度不足,这一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电力应急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社会电力应急机制尚不健全,重要用户应急电源配备不足。需要认真研究、建立有效的首都电力应急机制,以使在发生重、特大电力安全事故时,市政府能够高效地组织、协调好中央和地方资源,统一指挥、联合行动,共同开展应急抢险工作。 销售电价类别复杂,结构不合理。北京地区销售电价虽然经过几次调整,仍存在着类别繁杂、交叉补贴、两部制电价执行范围窄、峰谷分时电价的实施范围和价差有待进一步扩大等问题。 二、“十一五”电力发展环境和需求预测 (一)发展环境分析 1、政治经济条件 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北京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定位,对供电安全性、可靠性有着特殊的要求。 “十一五”时期,北京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资源消耗的基础上,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到201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经济的快速增长将使电力需求持续增长,为北京电力工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区域发展环境 京津冀都市圈的实施、环渤海区域的开发,将促进生产要素的大范围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北京的区域支撑能力,更好地发挥首都优势。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北京市将加强与周边区域的能源资源开发与合作,重点推进与内蒙、河北等地合作办电,提高区域能源供应水平,加大周边地区向北京输送电力的能力,有效缓解资源短缺的矛盾。 3、环保条件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市将采取有力的措施,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建设成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城市。在电源建设上,本市按照北京市2002年《锅炉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控制北京范围内常规化石燃料电厂的建设。 4、资源条件 发电需要水、煤、气等作为资源保障,而北京是资源匮乏型城市,主要能源严重依赖于外部,且这一状近期难以改变。 水资源方面。北京是严重缺水的城市,需要控制建设电厂这种耗水量大的项目,或考虑利用污水处理厂的中水作为电厂的水源。 煤炭资源方面。未来一段时间内,北京地区发电用煤虽能够得到保证,但燃煤对环境影响较大,不适于在北京建设常规燃煤电厂。 天然气资源方面。我国天然气资源稀缺,且价格昂贵,发电成本高,出于长远供应安全和经济性考虑,天然气电厂不宜多建。但为满足调峰供热和安全需要,可采取“总量控制、适度发展”的原则建设一定数量的燃气电厂。预计2010年北京天然气供给总量在70亿立方米,参照发达国家发电用气一般占天然气使用总量30%左右的经验,北京发电用气应控制在20亿立方米左右。 5、新能源、新技术发展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未来一段时间内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无论从经济成本、技术水平还是总量规模等方面还无法满足北京地区用电需求的增长。 目前,我国紧凑型输电线路技术设计已跻身于世界先进水平行列,串联补偿技术、大截面耐热导线技术、动态无功补偿技术等已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另外,我国在特高压工程的设计前期过程中,也开展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研究。这些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电网的安全运行水平和输送能力,应增加投入,大力推广。 (二)电力需求预测 1、负荷预测 根据对北京地区负荷特性及增长趋势分析,预计2008年、2010年、2020年北京地区最大负荷将分别达到13556-15000兆瓦、15833-16700兆瓦、26870-29130兆瓦。考虑到电力适度超前发展和首都电网较高安全裕度的要求,2010年按照16700兆瓦规划,“十一五”期间负荷年平均增长9.6%。2020年按照29000兆瓦的负荷需求进行规划,负荷年均增长5.6%。 2、用电量预测 根据负荷预测和用电需求增长情况分析,预计2008年、2010年、2020年本市全社会用电量将分别达到695-745亿千瓦时、750-820亿千瓦时和1327-1485亿千瓦时。2010年按照750亿千瓦时进行规划,“十一五”期间用电量年平均增长率5.6-7.5%。 三、“十一五”电力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满足北京市总体发展战略对电力的需求为总目标,遵循“和谐发展、安全第一、适度超前、统筹配置、开源节流”五项基本原则,以促进发展为主线,以保障安全可靠供电为核心,统筹区内外资源,增加供应总量,增强供应能力,提高能效,保护环境,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安全可靠、稳定充足的电力供应。 (二)基本原则 协调发展。满足北京市总体发展战略的要求,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筑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和技术先进的北京电网,与环境协调发展;加快新城和新农村电力建设,促进城乡电网协调发展。 安全第一。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和全国的政治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电力规划要充分考虑其政治供电的特殊性,做到安全第一。 适度超前。在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前提下,电力发展水平要满足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增长对电力的需求,并做到适当超前。 统筹配置。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立足华北区域电网,统筹配置周边电力资源,保证首都电力供应。 开源节流。在加强电源、电网建设,努力提高电力供给能力的同时,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淘汰传统高耗能产业和落后工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工业,加强节能管理,落实需求侧管理措施,发展循环经济,把北京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城市。 (三)电源发展思路与目标 发展思路:掌控周边电源,以发展外部电源为主,辅以一定数量的本地电源保证安全;外地电源在“西电东送”的基础上,多方向发展;本地新增电源以天然气调峰供热电厂和抽水蓄能电厂为主;大力推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适度发展分布式电源,实现电源多元化发展。 总体发展目标:到2010年,本地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816兆瓦,本地电源发电比例保持在1/3左右,外送电力比例保持在2/3左右;初步建立以煤、气发电为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等为补充的多元化电源结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力争达到6%左右。 (四)电网发展思路与目标 发展思路:加强外送通道建设,增加电力输送能力;构筑强大的京津唐500千伏大环网,依托华北主干网保证北京电网的安全和电力供应;建设坚强本地电网,提高电网受电能力;500千伏变电站深入负荷中心,为中心城提供电源支撑;220千伏逐步实现分区供电,提高供电可靠性;加快城乡电网统筹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城建设。 发展目标:建设“供需和谐有序、系统安全稳定、网络坚强可靠、设备先进规范、技经指标优良”的世界一流城市电网,为北京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坚强的电力保障。 (五)节能环保和需求侧管理工作思路与目标 工作思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需求侧管理体系;完善政策法规,培育能源服务市场;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强化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效的意识,保护首都环境;促进电力、环境、经济协调发展。 发展目标:到“十一五”末期,万元GDP电耗控制在778千瓦时以下,较2005年降低7.05%。220千伏及以下线损率控制在6.8%以下;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监视50%的地区用电负荷,可控负荷1000兆瓦以上,技术移峰能力500兆瓦以上;发电厂及输变电工程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新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率100%;主要燃煤电厂安装除尘及脱硫脱氮装置,除尘效率达到99.99%以上,燃气电厂氮氧化物的排放浓度控制在25ppm以下。 四、规划布局与电力平衡 (一)空间布局原则 1、电源布局原则。结合北京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空间发展战略,避开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西部生态带”,在北京市外围污水处理厂、500千伏变电站或天然气门站附近建设燃气电厂。 2、变电站布局原则。变电站靠近负荷中心,满足合理供电范围,并在负荷分区内,均匀布置,原则上按地上变电站预留用地。 3、送电通道布局原则。规划新增架空线走廊尽量避免穿越市区重要地区、城镇中心区、已确定的规划建筑用地以及重要风景名胜区。对于远郊区县,架空线尽量避免穿越中心地带和沿中心道路架设;对于规划市区,原则上在四环路以内规划送电线路以电缆为主,四环路以外的重要地区如区县县城的中心区以及大型建设区等也应考虑架设电缆线路。 (二)电源规划 1、“十一五”期间电源规划 “十一五”期间,本市规划建设5座燃气电厂和一定数量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电厂,新增发电装机容量2260兆瓦,新增发电能力2100兆瓦。到2010年北京地区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6816兆瓦,发电能力将超过5500兆瓦。 “十一五”期间,北京将加大燃气电厂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厂的建设,调整和优化电源结构。与2005年底相比,“十一五”末燃煤电厂发电装机比例降低到43%左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电厂发电装机比例提高到6%左右。 “十五”、“十一五”期间各类装机比重对比如图4-1所示。图4-1 “十五”、“十一五”期间各类装机比重对比 2、2020年电源规划展望 2011-2020年期间,北京地区预计新增发电装机容量5590兆瓦,新增发电能力5045兆瓦。到2020年末装机总容量达到12406兆瓦,发电能力将达到10545兆瓦左右。 (三)电网规划 1、“十一五”期间电网规划 特高压电网。为增加北京电网的外受电力,实现北京多方向、多通道分散受电,提高首都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十一五”末将建成晋东南-石家庄-北京东特高压交流输变电示范工程,新建1000千伏北京东变电站1座,增加变电容量3000兆伏安,将山西煤电基地的电力输送到京津唐电网。 500千伏电网。“十一五”期间,将扩大北京现有500千伏环网,进一步加强北京电网和京津唐电网内部主干网的联系,将北京的南环网扩大到冀南电网的保北-霸州,西北部环网扩大到张家口电网的张南500千伏变电站,并由深入城市中心区的城北、海淀、朝阳、城南4座500千伏变电站向中心城区供电。 北京500千伏电网将按照如下方式接受外送电力:西部的昌平、门头沟、房山主要接受张家口及山西北部外送电力(沙岭子-张南-门头沟二回、沙岭子-张南-昌平二回、大同二厂-房山三回),东部的安定主要接受托克托电厂的外送电力(托克托-浑源-安定二回),顺义接受蒙西外送电力(万全-顺义三回)。另外北京东特高压与通州变电站连接,接受石家庄、晋东南输送电力。 220千伏电网。到2010年底,北京将逐步形成以相邻的500千伏变电站的220千伏母线为供电中心的双环网结构,将分为昌平-城北、城北-顺义-朝阳、顺义-通州-朝阳、通州-安定、安定-城南、城南-房山、房山-门头沟、门头沟-海淀、海淀-昌平等9个分区供电。 2008年北京电网结构如附图2所示,2010年北京电网结构如附图3所示。 110千伏及以下电网。为保证供电可靠性,北京地区将加快110千伏电网建设,基本完成“十一五”期间由两座220千伏变电站与其之间的110千伏变电站组成的链式结构,构建坚强的城市配电主干网。同时,结合经济发展、产业布局调整,合理的布局地区10千伏中压配电网络,向负荷中心区提供可靠的10千伏电源。 2、2020年主网架展望 2020年北京500千伏电网仍然保持2010年的电网结构,由昌平、顺义、安定、房山、门头沟和张家口电网的张南500千伏变电站,及深入城市中心区的城北、海淀、朝阳、城南4座500千伏变电站组成。 北京电网将按照如下方式接受外送电力:西部的昌平、门头沟、房山主要接受张家口及山西北部外送电力(沙岭子-张南-昌平二回、沙岭子-张南-门头沟二回、蔚县电厂-门头沟二回、大同二厂-房山三回、保北-房山二回),东部的安定接受托克托电厂的外送电力及固安电厂电力(托克托-浑源-安定二回、安次-安定二回),顺义接受蒙西外送电力及板桥峪抽水蓄能电厂电力(万全-顺义三回、板桥峪-顺义二回),通州接受平谷电厂电力(平谷电厂-通州二回)。 2020年北京电网主网架结构如附图4所示。 (四)电力平衡方案 1、外送电力需求 北京电网2006-2020年外送电力需求如表4-3所示: 到2008年,北京电网需要外供电力约9900兆瓦,外受电容量占北京地区负荷的66%左右;到2010年,北京电网需要外供电力约11200兆瓦,外受电容量占北京地区负荷的67.06%左右。 2、通道输送能力 2008年本市外送电力需求为9900兆瓦,而各个受电通道的输送能力总和为13500兆瓦,再加上北京电网与京津唐电网联络线11000兆瓦的输送能力,完全可以满足输送外部电力的需要。 2010年本市外送电力需求为11200兆瓦,而各个受电通道的输送能力总和为13900兆瓦,再加上北京电网与京津唐电网联络线11000兆瓦的输送能力,完全可以满足输送外部电力的需要。 3、电力平衡 根据华北电网“十一五”规划,2008年北京电网通过万全-顺义接受内蒙电网的输送电力2200兆瓦,沙岭子-张南-昌平、沙岭子-张南-门头沟共接受张家口电网的输送电力1330兆瓦,大同-房山接受山西电网的输送电力2800兆瓦,托克托-浑源-安定接受托克托电厂的输送电力2000兆瓦;津唐电网联络线输送电力70兆瓦;河北南网联络线输送电力900兆瓦;廊坊电网联络线输送电力600兆瓦;加上本地发电能力5100兆瓦,全部可供电力为15000兆瓦,达到供需平衡。图4-2 北京电网2008年电力平衡图 根据华北电网“十一五”规划,2010年北京电网通过万全-顺义接受内蒙电网的输送电力3400兆瓦,通过沙岭子-张南-昌平、沙岭子-张南-门头沟接受张家口电网的输送电力1000兆瓦,通过大同-房山接受山西电网的输送电力2800兆瓦,通过托克托-浑源-安定接受托克托电厂的输送电力2000兆瓦;通过与津唐电网的联络线接受电力1200兆瓦;通过与河北南网的联络线接受电力100兆瓦,通过与廊坊电网的联络线接受电力700兆瓦,加上本地发电能力5500兆瓦,全部可供电力为16700兆瓦,达到供需平衡。图4-3 北京电网2010年电力平衡图 五、“十一五”重点发展任务 “十一五”期间,本市将投资766.4亿元用于电厂、电网建设及改造。在加强电网建设的同时,不断提高电网科技水平,完善服务网络,增强事故反应能力、缩短抢修时间,努力提高北京电网的可靠性。 北京地区“十一五”规划电力建设投资如附表1所示。 (一)加强电力建设,提高供应能力 1、加快电源建设,提高本地电源供应能力 建设亦庄、电子城、三热、太阳宫、郑常庄5座天然气电厂及一定数量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电厂,新增发电装机容量2260兆瓦,新增发电能力2100兆瓦。“十一五”末,北京地区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816兆瓦,发电能力达到5500兆瓦。其中,燃煤电厂装机比例由“十五”末的63%,下降到“十一五”末的43%,电源结构得到较大改善。 2、加快受电通道建设,提高外送电能力 建设万全-顺义第三回输电线路、大同-房山第三回输电线路、建设门头沟-张南、昌平-张南输电线路,增加外送电力通道;建设顺义-姜家营-安各庄-滨海的第二回输电线路、房山-保北第二回输电线路、安定-安次输电线路增加与京津唐电网及河北南网的联系,实现多渠道、多方向受电的目标。另外北京东特高压与通州变电站连接,京津唐电网接受石家庄与晋东南的输送电力。 3、加强本地电网建设,构筑坚强受端电网 加快500千伏电网建设,提高主网安全可靠水平。“十一五”期间,扩大北京现有500千伏环网,其中将南环网扩大到冀南电网的保北-霸州,西北环网扩大到张家口电网的张南500千伏变电站,并建设深入城市中心区的城北、海淀、朝阳、城南4座500千伏变电站,提高主网安全可靠水平。“十一五”末,北京地区500千伏变电容量将达到27606兆伏安,比“十五”末增加16750兆伏安,增加幅度达到154.29%。 做好220千伏电网布局,加强区域电源支撑。“十一五”期间,北京地区将新建40座、扩建15座220千伏变电站,新增变电容量17050兆伏安。“十一五”末,地区220千伏公用变电站将达到75座,变电容量将达到34050兆伏安,容载比2.35,达到主干网“N-1”要求。 加快110千伏电网建设,提高负荷承载能力。“十一五”期间,北京地区将新建154座、扩建37座110千伏变电站,新增容量15697兆伏安。“十一五”末,北京地区110千伏变电站将达到368座,总容量将达到33139兆伏安,容载比2.36,供电能力大幅提高。 北京地区“十一五”规划电力建设项目如附表2所示。 (二)制定保障措施,确保奥运供电安全 为保证向奥运场馆安全可靠供电,将配套新建3项220千伏输变电工程、4项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奥运中心区电力隧道和110千伏架空线入地工程、24个奥运场馆及配套设施外电源工程、奥运场馆周边道路和桥梁改扩建相关10千伏架空线入地等工程。同时,制定《奥运城市供电运行纲要》,完善供电保障措施,确保奥运供电安全可靠。 (三)消除电网安全隐患,确保电网安全运行 为确保北京电网安全可靠供电,采取多项措施彻底消除电网安全隐患:对电网中运行时间超过25年的老旧输电线路、运行时间接近30年的存在安全隐患的35千伏及以上充油电缆线路、以及运行超过30年的变压器、薄绝缘变压器或铝线圈变压器进行改造和更换,并进行断路器无油化改造、系统无功补偿设备改造;对10千伏及以下配电室、开闭站、线路、配电变压器等设备进行增容改造,提高供电能力,满足中压配电网负荷的需求;对线下隐患有计划地开展综合治理,改善电网运行的外部环境。 (四)加快农村电网建设,统筹城乡电网发展 加大资金投入,改善远郊区县电网结构。“十一五”期间,10个远郊区县将新建12座220千伏变电站,每个远郊区县至少建设一座220千伏变电站,使郊区变电站总数由目前的14座增加到2010年的26座。其中,在3个重点新城中,顺义新城由目前的2座增至4座,通州新城由3座增至4座,亦庄新城由1座增至2座。 整合农村电力资源,统一运行、规范管理;加大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力度,缩小城乡电网差别,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用电需求。 (五)完善用电服务网络,缩短故障抢修时间 加强电力抢修网络建设,缩短故障抢修时间;合理布局用户服务网点,方便用户用电业务办理。“十一五”末,在全市范围内基本实现每个街道办事处和乡镇设置1个供电服务机构的目标。 (六)加强节能和需求侧管理,节约、有序供电 从发电、供电、用电三个环节入手,加大节能工作力度,采用先进节能技术,提高用电效率,节约用电,减少浪费。 发电侧节能。“上大压小”,逐步淘汰小机组,提高单机容量,降低厂用电率;优化调度方式,实施节能、环保经济调度;支持清洁、高效的热电联产、冷热电三联供和综合利用电厂建设,推广热泵、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 供电侧节能。合理规划电网布局,缩短供电半径;淘汰高耗能设备,积极使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坚持无功优化和就地补偿原则,实施经济调度,优化电网运行方式。 用电侧节能。加强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淘汰高能耗产业和落后工业;鼓励企业采用先进节电技术和高效节能设备,加强企业节电监测平台建设;实施绿色照明工程、政府机构节能工程;倡导市民使用节能型家用电器;支持蓄冷、蓄热、蓄电技术的使用;重点推动工业和建筑业节能;扩大峰谷价差的执行范围和力度,以经济手段合理调配用电高峰负荷。 (七)加强电力环保,保护城市环境 优化电源结构,降低污染排放。积极发展洁净电能,大力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适度增加燃气电厂的发电装机容量并同期安装脱氮装置;2008年前北京境内现有主要燃煤电厂加装脱硫脱氮装置,污染物排放浓度达到规定要求。 做好环境影响评价,控制污染源头。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审批电源、电网建设项目。电源、电网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电力建设项目要满足电磁辐射环境评价规定,同时要符合文物保护、城市景观等方面的要求,与环境协调发展。 加强环境监测,控制设备运行污染。发电企业加强在线监测和内部管理,确保污染排放水平符合国家标准;电网企业逐步有针对性地对变电站开展电场、磁场和噪声综合防治工作。 实施架空线入地改造,净化城市空间环境。“十一五”期间,对奥运场馆周边等重点地区和主要街道,随城市道路建设和改造,因地制宜,逐步实施电力架空线入地改造,并在城市中心区和已确定的规划建筑用地以及重要风景名胜区,随市政道路先期建设电力沟道,预留未来电缆敷设空间。 (八)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电网技术水平 跟踪世界先进水平,重点推广特高压等先进输变电技术、可视电网预警系统等配网自动化技术,同时做好500千伏深入市中心及中心城区架空线入地后的无功平衡。新建CBD等220千伏集控站、安慧等110千伏集控站,到2010年末,北京地区共建成12座220千伏集控站和43座110千伏集控站,变电站无人值守率大幅提高。 (九)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应急处置机制 夯实基础,强化管理,完善电力应急预案体系,加快电力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建立健全日常运行机制;细化技术处置预案,提高专业抢修能力,制定电力应急分预案并逐步完成电力应急指挥平台的建设;平战结合,加强运行监测和演练,最大限度降低停电事故的影响。同时,结合《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出台,研究我市电力安全方面的配套法规,推进法制建设。逐步实现从注重事发后的应急处置,向预防为主、处置和恢复全过程管理的转变,从以部门为主的单一管理体制,向全社会参与的综合应急管理体制的转变。 六、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一)明确职责,建立首都电力供应保障机制 首都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保证北京电力供应的重要性。这不仅包括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国家重要机关以及重要政治活动和国际交往期间的安全可靠用电,而且包括保证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电力的需求,保证电力的供需平衡。国家电网公司及其所属分公司、子公司作为国家授权独家经营的电网企业,履行保证首都安全可靠供电的职责。 “十一五”期间,本市将进一步完善电力建设协调领导的组织机构,建立市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高层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究确定保证首都电力供应、促进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策略。各区县政府成立相应机构,落实属地职责,协调本区域内电力供应和保障工作。 本市将积极推动电力体制改革、参与电力市场建设,引入竞争和市场机制,实现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更好地保证首都的电力供应。 (二)加强规划管理,确保建设用地 本市将电力规划作为北京市基础规划之一,纳入北京市总体规划并定期滚动调整。在城乡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落实北京电力规划的各项建设内容。 在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等专项规划中,将规划电厂、变电站和架空线路走廊逐项落实,在全市万分之一比例图上编制全市电力控制方案,在两千分之一比例图上对电力建设项目进行橙线定线。在总体规划图中以橙色线划定电厂、架空线路和变电站的保护范围,进行控制并预留用地。橙线钉线成果经北京市规划主管部门审定后,作为下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依据。 (三)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 “十一五”期间,电力企业将深化内部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大自有资金投入力度,并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等市场方式获得更多的建设资金。本市将通过合理调整电价结构和水平,对电力重点项目给予一定财政支持等多种方式,筹集电网建设资金,支持电网建设。 同时,根据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总体部署,本市将加快推动电力投融资体制改革和电价改革,建立有效的资金供给渠道,进一步扩大电网建设资金来源,更好地促进电网发展。 (四)依法加强监管,促进电力行业健康发展 为保护电力投资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电力监管机构将制定运行规则,规范电力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制定并监督检查电力技术、安全、定额和质量标准,监督检查电力行业执行国家环保政策、法规和标准的情况、执行电价政策的情况;依法对电力市场、电力企业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理。 (五)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电力监督执法 建立和完善节能环保法律法规体系,依法强化节能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节能监督机制;结合国家《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修订,研究制定本市电力设施保护管理办法,明确保护电力设施的执法主体,建立保护电力设施的常态管理机制。 (六)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引导用户节电节能 对国家明令淘汰和限制类项目以及高能耗企业,执行差别电价,抑制高能耗产业发展;完善电价结构,扩大峰谷价差和可执行范围;引导用户节约、合理用电,形成有利于节电和提高能效的价格激励体制。 (七)加强宣传,提高公众节能、环保意识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公众的能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积极推进节能、环保、高效的工艺、技术、设备,引导企业自觉开发和应用先进技术;推动建设健康文明、节约能源的消费模式,营造全社会合理用电、节约用电的良好氛围。